衛教資訊
失智症 | 台北特別護士 | 台北特聘護理師 | 台北私人護士
一、前言
失智症並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也就是一「症候群」這一群症狀主要是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二、老人失智症預警症狀
1. 近期記憶喪失,以致影響工作的表現
如果偶而忘記去作被指定的工作,忘了同事的名字或與工作有關的電話號碼,但過一陣子即記起來,這通常是正常的,但若是常常忘記,而且無法再憶起,則可能是失智症。
2. 執行熟悉的事務有困難
失智症者常會忘了關爐火、關窗戶或忘了鎖門,忘記如何作菜,或菜作的很難吃,不是放了不該放的佐料,就是忘了放調味料。
3. 語言表達有困難
正常的人偶而會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字眼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失智症的人卻會忘記簡單的字或用不正確的字來取代原意,以致於他(她)的話語無法理解。
4. 對時間、空間失去定向力(喪失對空間及時間的觀念)
失智的患者,可能在自己熟悉的街道迷路,不知道自己在那裏,不知道自己如何到這裏,也不知道如何回家。
5. 判斷力變差,無法作推理
無法解決工作中或家中常出現的問題,例如浴室內積滿了水,卻不會處理。
6. 無法抽象思考
無法處理一些比較複雜的事情,比如財務收支的平衡,搞不清楚數字的意思或是必需要做些什麼事來因應。
7. 把東西放在不適宜的地方
失智症的患者去卻可能將東西放在不適宜放的地方,如將手錶放在糖果罐裏或將熨斗放到冰箱內。
8. 情緒或行為改變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變化,但失智症者可能有急速的情緒轉變,比如說沒有任何理由即一下子哭鬧,一下子生氣,一下子傷心。
9. 個性改變
失智症者可能變得孩子氣,多疑、害怕。
10. 失去原動力
一般人可能會厭倦工作,不想盡一些社會義務,但之後即會恢復原動力,失智者則變得十分被動,不想作事,不想參與日常工作及娛樂活動。
三、失智症之症狀
1. 初期
在疾病早期的一些症狀經常會讓專業人員或病患的親朋好友都疏忽了,甚至將一些臨床表現誤解是年紀大了或只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因為這些症狀都是逐漸產生的,很難確定是從何時開始的。所以病患可能出現語言表達較為困難的情形,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了記憶喪失的情形;特別是對於近期的記憶,對時間產生混淆,找不到回家的路,對事情難以下決定,對事情缺乏主動性及失去了動機,出現憂鬱或躁動不安的行為,對於日常生活嗜好及活動出現興趣缺缺的情形。
2. 中期
當疾病進入中期之後,問題可能更為明顯。對於病人而言在日常生活處理上可能更為困難,可能出現:變得非常健忘,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及人名會常忘記,無法長時間單獨生活,煮飯、清潔及上街購物等事情,很難獨自完成,開始變得非常依賴,衛生問題需仰賴他人協助,例如上廁所、洗衣服及穿衣等,說話愈來愈困難,出現遊走的問題;以及行為愈來愈異常,在住家及熟悉的社區附近也會出現走失的情形,出現妄想的情形 。
3. 末期
末期呈現完全依賴以及喪失活動的能力。記憶喪失的非常嚴重,其他身體症狀也會愈來愈明顯,同時可能出現:無法自我進食,無法辨認家人、朋友及熟悉的事物,對於事情慢慢喪失了理解力與判斷力,找不到回家的路,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在公共場所出現不適當的行為,開始需要藉由輪椅行動或臥床不起。
四、如何與失智症長者溝通
1. 與失智者溝通的技巧用接納態度面對失智者,語氣溫和、耐心傾聽。
2. 說話時眼睛看著他們,並調整自己的位置在失智者目光之前。
3. 一次只說一件事,簡短清楚,使用手勢、身體姿勢、圖片來幫助溝通。
4. 將複雜步驟分解為幾個簡單步驟,試著一步一步地引導並肯定已完成的部份。
5. 依失智者能力,調整說話速度,避免提高音調,這樣反而會更聽不清楚。
6. 提供簡單選擇機會,如「吃飯,或是吃麵」,給失智者足夠時間反應。
7. 失智者能接受的話,可藉由擁抱或觸摸來表達愛和關懷。
8. 最好的溝通是談過去發生的事,因為失智者的遠程記憶受影響的時間較晚。依失智者需要,可在互動中常叫他名字以及說照顧者的姓名,令其充份認知自己及照顧者。
9. 制背景噪音的影響降至最低,留意身體不適之徵兆或過於疲累。 多說「你可以…」,少說「你不可以…」。
五、輔療 ─ 喚回失智者記憶
失智症的藥物療效大約有三成,但沒有特效藥並不代表絕望,照護勝於藥物,利用輔療對老人失智症可逆轉退化的過程,藉由活動之互動,延遲老化的自然現象,對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都有很大的幫助,其中懷舊療法及認知治療是活動療法的一部分;懷舊療法除了可利用照片,也可用唱老歌帶來回憶,因為失智症患者對新的事物學不來,對古早的事物記得很清楚,除了高興的事使個案行為有所改善,而且也可以使腦筋靈活,減輕照顧者壓力。用真誠傾聽,正確同理心,不帶任何價值判斷,而以個案的標準、角度去看問題。
相關文章